拜仁慕尼黑、多特蒙德、尤文图斯、巴萨……这是一份不断增加的“足坛降薪大名单”,那么,这份名单中是否会出现广州XX、上海XX、北京XX等名字呢?
疫情肆虐,全球职业体育赛事遭遇重创,基本处于停摆状态,带来的经济损失也让从业人员痛彻心扉。目前已有多支德甲、西甲、意甲球队颁布“减薪令”,财政危机甚至波及足协,澳大利亚足协70%的员工暂时停薪离岗,乌拉圭足协临时解雇所有工作人员。
那么,同样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中超联赛和俱乐部,是否也会降薪?记者近日多方采访,梳理了有关中超降薪的各种声音。
俱乐部:痛并纠结着
球员抵触,比赛失控就得不偿失
亏到心痛,不愿出头,也不方便出声。这是中超俱乐部相对普遍的心态。
收入为零,纯支出——青岛黄海俱乐部总经理孙迪曾对媒体这样形容俱乐部近期的状态。“联赛不开打,招商赞助就举步维艰,就很难很难,然后球票包括方方面面的售卖也都是停滞的。所以说俱乐部原本还可以有一些收入,现在就为零,真的纯支出了。”此外,许多外援、外教由于疫情原因还没归队,但俱乐部依然需要支付酬劳。
这也是中超俱乐部面临的共同困难。
尽管如此,不少中超俱乐部在接受采访时都表态暂不考虑降薪。一支传统劲旅就表示:“暂时没有具体的降薪想法和方案,回头跟球员一起商量一下。”
某中小俱乐部负责人进一步指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降薪问题,新赛季还没开始,特别是有保级任务的俱乐部,如果球员因为降薪问题出现抵触情绪,比赛失控,那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俱乐部分析,是否降薪要看疫情发展态势,要看对赛事的整体筹划,薪资和赛事的开展程度密切相关;不建议强行推进,也不建议对工作人员薪资进行大幅调整;降薪是整个职业联赛需要统筹考虑的事情,“如果说是俱乐部自发的单方面行为,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另一支近几年冲超成功的俱乐部虽然表态“倾向于降薪”,但又提出,还是要看国际足联和中国足协的政策,如果有,俱乐部会参照执行。
有俱乐部更是直言:“各俱乐部都在观望,问题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出头。”
有消息称国际足联将于近日出台关于降薪的建议,中国足协方面则还没有公开发声。一位足协内部人士表示,最近可能要组织俱乐部管理层和球员代表一起商讨,“个人建议先设一个保底,有一个基础保障,剩下的工资按照比例,比如今年联赛恢复了100%那就发100%,70%就发70%”。
另一名足协相关人士也对适当降薪表示赞同,认为具体措施应因人、因俱乐部而异,“但最终还是要由俱乐部去做,协会去呼吁或者要求可能都不太合适”。
球员:中欧应有别
坚持训练按时出勤就不该降薪
作为可能的利益受损方,球员怎么看?从新华社记者了解到的情况而言,不少国内球员并不太愿意接受降薪,但他们也不愿意公开表态。一名老牌俱乐部的队员表示:“俱乐部还没聊过降薪的事,但都不希望降薪。”
武汉卓尔队的艾志波算是少见的公开发言的球员。他在社交平台主张减薪应“中欧有别”——中超俱乐部营收不主要靠转播分成,疫情短时间内难以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欧洲球队球员都放假回家了,而中国球员大多仍在集训;合同中相关条款不健全,降薪缺乏法律依据。
的确,中超职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俱乐部受停赛的冲击不同于五大联赛。足协曾公开的一份职业俱乐部财务成本分析显示,2016赛季中超16支俱乐部总收入70.82亿元,亏损39亿多,收入64%来自商业赞助。
至于艾志波列举的第二点,大多数人仍坚持训练,也是很多球员反对降薪的理由。有球员就表示:“从去年12月起一直跟随着俱乐部训练,按时出勤,做好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球迷:薪资早就该降
120.7万美元平均年薪,你配么?
在球迷之中,综合网民评论以及记者的采访,主流声音倾向于“该降”,且“早就该降”。
在PP体育及网易发起的投票中,均有九成多球迷支持降薪;在微博投票里,71%的人认为应该降薪,16%认为需要看具体损失。支持者的观点是:“没比赛就要减收入”“和疫情没关系,本身就应该降”“正好是个全面降薪的契机”。
中超球员身价虚高问题早就存在。在“体育情报”网站发布的2019年全球体育薪资调查报告中,中超以120.7万美元的平均年薪排名足球领域第六,仅次于五大联赛。
足协内部人士坦言:“如果是趁这个机会把薪酬标准调下来,对于中国足协下一步推行降薪政策可能会有一定帮助。”
除了高薪引发的关注,还有球迷认为疫情期间降薪意义不大。“欧洲降薪考虑的是降低运营成本,避免亏损,中超有不亏损的吗?”
部分球迷指出,在球员坚持训练的情况下降薪有失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