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永报道 虽然时间还没法确定,但如果被疫情延误的中超要重启,那么中国足协、地方足协、俱乐部、球迷以及当地相应的政府部门应该做些什么呢?目前来看,把球迷上座率减少到理论数值的1/4或者1/2是一个较好的过渡性方案,而就未来来看,建设“电子球票系统”或许是一个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国内联赛重启之时,疫情防控和球迷安全是第一位的,这一点需要俱乐部、体育场、安保、医疗等系统全面协调,比如相关设施的消毒,比如所有人员的体温监控系统等都是当务之急,而体温监控设施就需要门框式红外体温检测系统,否则人工扫描会带来工作人员额外的风险。
此外,球迷的入场、退场等需要有序进行,这需要安保人员和志愿者的引导,包括城市公交系统,也是一个大考验,因为短时间内过多的球迷积聚、疏散必然会带来公交系统的瞬间超负荷,这些都需要全面的整合,形成完善的方案,以确保安全。
综合考虑目前中超重启可能带来的防疫需求,在重启的前期实施控制球迷入场人数,减少为理论上座率的1/4或许是可行的方案,也就是说,采取邻座及前后排不售票的方式,如此,球迷的基本安全便可以成倍地提升。
相适应的是,所有球迷必须对号入座,这一点可以通过安保人员进行检查,非常时期,对那些不对号入座的球迷可以驱逐出场。
这个方案的难点在于,球迷组织和套票球迷的看球问题,球迷组织可以分流,但套票球迷或许是个大问题,因为部分球队的套票球迷数量可能已经超过球场理论上座率的1/4。
另一种方案就更加宽松一些,那就是上座率的1/2,也就是邻座或前后座不售票的方式,这种方案或许可以满足球迷组织及套票球迷的分流,当然,具体的情况,仍旧需要安保系统、中国足协、俱乐部以及票务公司进行充分的调查、沟通和协商。
实际上,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案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便是电子球票系统。电子球票系统包括电子球票、完善的身份识别系统、严格的对号入座制度等等。
简而言之便是,电子球票应该像现在流行的电子车票一样方便。所有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应该实施电子球票,订购球票必须使用身份证,每一张电子球票绑定一个身份证,同时,所有球场入口(包括球迷入口、媒体入口、球员及工作人员入口等等),都实行身份识别系统。为了方便球迷,这个系统可以和微信、支付宝等常用APP合作,允许使用电子身份证进行身份识别。
正常来讲,球迷购票之后,一个身份证,或者一部手机便可以去观看足球比赛。对于其他身份证明证件如护照、驾照等,在只允许个别区域购票,在手机上生成电子球票或二维码,在这个区域采取人工识别的方式。
至于足协发放的工作人员证件,如教练、球员、球队工作人员及媒体证件,可在证件上生成可扫描的二维码或内置芯片,绑定身份证,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安保、志愿者等赛区工作人员,则由赛区公安系统制作相关识别证件。
对号入座是为了全程可回溯,但这个难度在目前条件来看相对较大,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可行的方案。
实行电子球票系统可以一举多得:就安全而言,缺少了纸质球票的“多次接触”(售票公司、球迷本人、检票员等至少三次接触,风险是比较大的),其安全性自然全面提升,而且,无纸化的电子球票,对于解约木材和保护地球同样有着很大的意义。
更重要的是,因为所有人员全程可回溯,不仅是现在,未来发生疫情也可以确保回溯。当然,就足球比赛而言,也可以遏制黄牛党这种老大难现象的存在,包括精准打击足球流氓。
疫情带来的是苦难,但同样会在社会的某个方面带来变革,更好的公共安全措施是必然要实施的。实际上,不仅仅是足球比赛,所有大型公众场合(如剧院、电影院、大型商场等)及公共交通工具,都应该设立身份识别系统,确保公众的主要公共活动可回溯。
当然,这种措施的推进难度目前来说不小,因为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这套系统应该由公安系统主导完成,而且,实行的是全国性标准,实现全国性联网。
而在球场的身份识别设备采购方面,为了降低推广的难度,由政府出资进行采购应该是更好的方案,毕竟目前中国职业联赛俱乐部生存问题颇为严重,如果因为推广“电子球票系统”而增加开支,反而不利于中国足球生态的构建。
在这个系统的推进过程中,也要避免不必要的捆绑操作。在采访中,有俱乐部人士表示,这套系统应该确保俱乐部有选择票务公司的自主权,避免俱乐部被捆绑到某个固定的票务公司上,从而严重损害俱乐部的利益。
目前来看,在中超或者中甲部分主场进行试点或许是可行性的方案,然后再逐渐推广到中超、中甲乃至中乙,进而全面推广到其他体育赛事,以及其他公众场合。必须要说的是,中国是世界电子商务的引领者,那么作为中超,率先在电子票务方面做出改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毕竟从技术角度考量,难度并不大。
电子球票系统的建设和公共安全、秩序的维护,就长远而言,必然会促进中国公众公共道德的发展乃至实现质的飞跃,在未来,当我们面对未知的困难时,也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全方位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