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环宇 精英传奇体育
今天,可兰白克度过了自己的27岁生日。在过去一年中,他经历了“断牙”之战的悲壮惨烈,在开足马力的宏远战车面前无奈倒下。
同样是在过去一年,他结束了长达5年的国家队“陪跑”生涯,以“实至名归”的姿态进入征战篮球世界杯的12人大名单,然后在一场寒蝉凄切的败退中,留下了一段时长“7.8秒”的谈资,有球迷调侃“其实世界杯我也可以替你”,可兰无奈解嘲“give me five”。
有那么一段时间,很多球迷真的以为国家队的门槛就是可兰无法逾越的最高的山,这下我们都知道了,篮球的路上到处都是高山,国家队的门槛只是其中之一。那些被他越过去的高山,有哪一座不是曾经他望而生畏的极限?而现在都作古了。
大概4个半月以前,坊间对于可兰白克征战世界杯一事,还不乏“你很好,但我们不合适”之类的唱衰:
CBA半决赛G2,可兰白克三分球球8投5中,攻下仅次于两名外援的21分,帮助新疆男篮取得大比分2-0的领先优势。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倾力防守下,辽篮主将哈德森的三分球球完全熄火,10次出手仅命中2球。
于是,就有球迷在某论坛发表了题为《可兰是否值得一个国家队名额?》的贴子。坦白来讲,这并非一个不可以讨论的话题,结果却引发群嘲。除去那些挖苦该网友是“一场论”的,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批评了这种提法的“荒诞不经”。
“不值得,谢谢。”“队长精神属性加成,在国家队就不灵了。”“总体来说不稳定,进攻手段不多。”“吃顿饺子而已。”“只能说实力没到那根线。”“很喜欢可兰,但是真打不了国家队,之前几次经历已经证明了。”类似言论不胜枚举。
当前路未知,揆诸历史经验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可兰白克的确是一个屡遭国家队“遗弃”的球员:2014年,他无缘仁川亚运会;2015年,他无缘长沙亚锦赛;2016年,他以第13人身份无缘里约奥运会;2017年,他因伤无缘黎巴嫩亚洲杯。
换言之,重要系数最高的4个大赛——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和亚洲杯(亚锦赛),他全都没有参加过。甚至连红蓝两队“分家”,他也无法在蓝队保证一个稳固的名额。在联赛,他是一流的前锋,但在国家队层面,他一直是个失意者。
看衰他的人逻辑很简单:那么多年你都不行,今年你就行了?但是他们却忽视了一点:在竞技体育尤其是高水平竞技体育层面,历史经验有时是最靠不住的东西,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纪录就是用来打破的。”
有人说,国家队就是他的极限和天花板——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极限,仿佛是命运在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弱者会黯然退却,而强者总是向着极限一次次发起冲锋。
屡败屡战,就是可兰白克的冲锋,他从不信这世上存在什么极限。
“所谓的瓶颈,就是看你自己还想不想要一些东西,你如果被这些(所谓的瓶颈)束缚住,可能就说明你这个人的境界也就很局限了,可能就在眼前了。你要是觉得自己有瓶颈,反而会更加迷茫,会真正地迷失自己,所以说心态很重要。”可兰白克告诉笔者。
概略言之:命运不会为你设限,给你设限的永远都是你自己,如果你觉得极限存在,极限就真的就存在。反之,极限会在不知不觉间被冲破。
12岁那年,当瘦弱的可兰白克搭上那辆开往乌鲁木齐的绿皮火车,准备以30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开启一段用篮球改变命运的旅途时,他就超越了作为一个边城少年的极限。那时,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的阿图什几乎就是他的整个世界,到乌鲁木齐去,无异于踏进一片全新未知且神秘莫测的大海。
16岁那年,当他被老帅蒋兴权相中进入新疆男篮一队,他就超越了作为高中生球员的极限。在那之前,严格来说,他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俱乐部青训,唯一跟青训沾边的经历,就是在新疆体育局青年队度过的两三个月。换言之,他几乎是直接从高中生球员转变成职业球员的,这份经历,在中国篮球发展史上或许是独一份。
可兰白克要为这“独一份”承担的,是从中锋向小前锋转型的阵痛——由于身高不够,学生球员在进入职业联赛之后,往往要经历这个过程——在兵团二中的4年,可兰白克一直担纲中锋,所以我们看到,他新秀赛季三分球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分别是30.3%和57.1%。
“在中国,学校和职业的基础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可兰白克向笔者坦言,“如果一直是从梯队上来,(对我的发展)还是有很大帮助的,毕竟正规军和土八路是两种模式。”
大学生球员在CBA发展都不容易,何况是高中生球员呢?而且可兰白克从未代表象征潜力和培养价值的国青男篮出战,哪怕是热身赛和表演赛都没有。如此起点,在中国男篮的12名球员中,堪称是最低的,假如旁人从CBA菜鸟到国家队需要花10分力气,可兰白克可能就需要12分。
2011年,可兰白克甚至被放到了摘牌大会上,继而被山西队选中。之前的2010-2011赛季常规赛,他因伤只出战11次,场均得分降到0.7分,稍见起色的职业生涯遭遇当头棒喝。
在旁人看来,“摘牌”充满着悲剧色彩,意味着被母队放弃,但年轻的可兰白克当时没有太多的想法。“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从哪出身,从哪过来,位置一直摆得比较清楚。”可兰白克告诉笔者,“有一个阶段,自己会比较迷茫,因为身边没有任何人去给你指点,纯粹是自己一个人一步一步这样过来。”
在山西队,他最初并没有得到重用,直到常规赛最后4场才得到系统的上场时间。可兰白克抓住机会,利用季后赛主防马布里的机会一战成名。“我其实一直在准备,只不过没有机会,可能我那时还年轻,职业队的履历不够。”可兰白克说。
而现在,如你所知,可兰白克已经是CBA顶级的“3D”球员,不仅常常被派去主防对手的外援,三分球命中率也已连续5个赛季超过4成,就连被人诟病的持球能力也时常灵光乍现。有谁能想到,当初那个被摘牌的年轻人,如今会是新疆队魂以及正经八百的国家队成员呢?
“当别人认为你做不到的时候,那样反而给我一个动力,促使我走到今天,我很感激当时。”可兰白克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道,“从一开始打球就没有被看好过,反而是越不看好,才是最适合我的环境。我很感谢那些不看好我的人,我不会有任何抱怨,我只会憋着一股劲儿。只要能上场,我就会展现出自己的态度。”
球迷们大概还记得总决赛期间,可兰白克两颗门牙的牙根断裂,为了避免影响思维和敏捷,他选择不打麻药,强忍剧痛磨掉牙根的断裂部分,被新疆资深媒体人黄兴称为“现代版的刮骨疗毒”。
新疆资深球迷、人称“员外叔”的王晓明记得另一段往事。2013年,可兰白克在斯坦科维奇杯中被对手击中面门,导致颧骨骨折,面颊凹了进去,手术植入的钢钉直到第二年才取出来。有一段时间,可兰白克是戴着面具在场上拼杀,“那一年新疆队很缺人,有点小伤小病的全在场上打。”
2014年,在得到国家队召唤之后,可兰白克无视“不要做剧烈运动”的医嘱,向主教练宫鲁鸣“隐瞒”了面部伤情,因为他觉得“这个机会实在太难得了”。
可兰白克一次次突破肉体的极限,但是,如果你仅仅看到他肉体上的耐受力,无疑是误解了“铁血”二字的真正含义。
“人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候,能压制其他感触,所以忍痛不算什么。”黄兴以亲身经历告诉笔者,“当队友都顶不住的时候,他能挺身而出,就很厉害,那是内心世界的强大,也是一种意志品质的巅峰,忍住恐惧,敢于亮剑,才是更高层面的坚强。”
《新疆日报》资深记者杨子移与黄兴持相似看法:“意志力可能更像一支兴奋剂,它能让人超常发挥,就比如说神仙球或者绝杀球,这种球就得有一定的意志力,有坚定的信念才能投出来。”意志力顽强的人,更容易在关键时刻抓住机会。
所以,在与广东男篮总决赛的第4战,面对0-3落后的绝境,放手一搏的可兰白克砍下了全队第4高的14分;所以,可兰白克在中巴国际男篮对抗赛之前的12场热身赛中,三分球球14投7中,投出了全队最高的三分球球命中率——样本略小,但显然给教练组留下了三分球稳定的印象。
受限于身体天赋和篮球基础的差距,可兰白克在技术层面上或许很难再获得提升,但他在意志力的世界里,仍然在不断进步。天赋是有天花板的,而意志力没有。“打硬仗靠的是意志品质,技术、战术、装备都会成为次要的,可兰和阿不都沙拉木都是能打硬仗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赛型选手。”黄兴认为。
“即便是输球的时候,他也永远在给大家加油鼓劲儿,跟每一个人击掌打气。不管是输球还是落后,他都是不服输的。”杨子移告诉笔者,“当你作为球迷最沮丧的时候,你可以往场上看一看,可兰会让你觉得:我们还没有输,我们下一场还会有机会。”
这就是可兰白克,一个在肉体和意志两条战线探索极限的新疆儿子娃娃。
正如前文所说,可兰白克有5年时间,总是徘徊在国家队12人名单的边缘,他不止一次冲到第13人的位置,也不止一次被“压哨”淘汰。5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很多年轻人成为新晋国手,很多曾是国手的球员年龄渐长、状态下滑,很多边缘人退出国手席位的争夺者之列……
而可兰白克是个另类,他屡屡失败,屡败屡战,状态一度像极了海明威笔下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再次驾起小舟驶向那片神秘莫测的大海之前,他遭遇过整整84天的“鱼荒”,连最崇敬他的男孩马诺林也不得不在父母苦心孤诣的劝说之下与他挥手暂别。
两个故事的过程惊人相似:可兰白克与“国家队名额荒”搏斗了整整5年,在这5年当中,他一时一刻都不敢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即便那个目标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他也没有得过且过;而圣地亚哥呢,他与那条比船还长的大马林鱼鏖战三天三夜,给养全部耗尽,精疲力竭,伤痕累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撒手返航。
归途中,圣地亚哥和他的战利品遭遇鲨群,绝境之下,他保持着一个老渔夫的淡定与从容,喊出了那句经典的“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被打倒”;而可兰白克面对紧闭的国家队大门,仍告诉笔者:“你没有扎实的基础,这个(困境)是早晚的,你不能一上来就学会跑步,跑两步可能还是要摔跤的,这是很正常的状态。”
“其实也没有啥沮丧的,很多东西要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肯定各方面要付出更多。离开国家集训队之后,我还要去想接下来的事,这种经历是有助于你成长的,所以当时还是比较释然、比较平淡的,没有说特别沮丧,心态摆的比较正。”
经过与鲨群的殊死搏斗之后,最终到岸的大马林鱼只剩下了鱼头和鱼尾之间的空空如也。老渔夫站在岸上望着那副庞大的鱼骨——像极了一次次铩羽而归的可兰白克——老渔夫以为自己是个失败者。
可是我们如何去定义失败?或许可以说,做一件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成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服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做这些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可兰白克显然是一个既“肯”也“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所以他是英雄。退一步说,即便他这次仍然没有入选12人名单,你也不能说他是失败者,因为他一直在与“限度”做着斗争。
不要忘了,可兰白克早就超越了一个柯尔克孜族人的极限。那个人口不足20万的民族,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不到1/7000,而他却在2013年成为了中国篮球最强者的几十分之一,此后他每前进一步,都是在创造本民族的历史——当然也包括眼下这一步。
小说的结局是渔夫圣地亚哥在窝棚里,脸朝下趴着睡着了,狮子进到了他的梦里,这是暮年渔夫最后的雄心。而可兰白克,正迎来职业生涯最辉煌的时刻,进入国家队算是里程碑,却远不是终点,送走26岁,迎来27岁,他的无“限”战争,仍将继续下去。
注:倒数第3、4段的引文来自王小波的《海明威的〈老人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