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算有人说真话!前国手马健发文反思中国篮球

作者:全网直播吧   发布时间:2019-09-17 11:30:08 浏览次数:474

  来源:头条号 荷畔侃球 

  男篮世界杯已经结束了,中国男篮最终排名第24位,基本无缘东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不仅创造了世界杯历史最差战绩,第24名也是世界杯历史上成绩最差的东道主。

  中国男篮的成绩是如此之差,反思和总结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球迷们不仅把怒火对准了李楠和周琦,甚至还对郭艾伦和赵睿非常的失望。

  不过,主教练李楠才是中国男篮战绩如此之差的罪魁祸首。在世界杯小组赛打波兰只剩13秒的时候,李楠连续叫了2次不该叫的暂停,尤其是第二次暂停,简直就是为波兰队叫的。

  另外,中国男篮在比赛最后时刻连续3次发球失误,平时是怎么练的?李楠身为主教练必然要对此负责。

  不过,和球迷对于李楠一片骂声不同,国内篮球圈的业内人士却只指责球员,对于李楠却连提都不提。

  身为一个没有职业联赛执教经历的菜鸟,李楠能当上中国男篮的主教练也是因为他的人脉太雄厚了。

  李楠是辽宁人,又是在八一队混出了名堂。这两大山头在国内篮坛绝对是半壁江山,大家可以数一数CBA联赛中出身辽宁和八一的主教练到底有多少,真的是半壁江山。

  有了辽宁和八一这两大山头的支持,再加上李楠是姚明的队友,这人脉绝对逆天呀!

  正是因为李楠的人脉太逆天了,业内人士对于他的执教问题都选择了回避。不回避也不行,现在批评李楠,岂不是在打那些力挺李楠的辽宁和八一大佬的脸!你这么不给人家面子,以后还想不想在国内篮坛混了?

  此前,唯一一个站出来说真话的只有李秋平。李秋平不属于辽宁和八一两大派系,但是他的资格很老,又是姚明的恩师,就算说两句,别人也不能随便报复呀。

  李秋平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就在今天,作为第一个赴美发展的中国球员,前中国男篮国手马健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了一篇长文表达了对于中国篮球的看法。在文章中,他对于李楠的战术进行了不指名的批评!虽然没提名,但是也很勇敢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他写的具体内容:

  当我1992年怀揣着对篮球和知识的梦想踏上美国时,其实我根本就不知道中国和美国篮球差距有多大,只是知道差距很大,很大,很大!第一堂课教练走进球馆,开始用他的大嗓门骂骂咧咧,开始着疯狂叫喊让我们在场上降低重心,不停移动着我们的脚步时,我们季前的训练就这样开始了。

  马健

  我带着中国式篮球的习惯和体制散发出来的“倔强(很多时候是无知的固执)”在努力适应美式的篮球系统。我自己的身体素质已经达到了基本要求,但我们进入到战术细节要求时,首先要求的互相呼喊和提醒,仅从场上的呼应及呼应的技术相互提醒我已经知道跟国内的哑巴篮球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我们的训练中,我们根本就不可能走进球馆在三分球线外用非比赛的形式进行三分球投射。太多细节从两人配合的种类,演变到几十种变化,再到三人配合……五人配合,空间的使用,还有底线球配合,边线球配合,全队快攻……这些基础的内容在当时那个年代,国内根本就没有这些基础的工具书和指导概念。

  现在,几乎所有国内的职业教练都有赴美学习的经验。有些教练对教科书,战术书似乎都能倒背如流(这些已经算是很优秀的)。但我想说的这些战术路线书基本没有告诉过你掩护后为什么要后转身,先要挡住人再下顺。也没有告诉你在什么角度需要掩护才能出最好的机会。

  其实也根本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小个儿发接外球,而大个儿在场地里接球最安全。当然我们也都很清楚篮板球应该如何获得,如果一场球输二十篮板你获胜机会肯定很小。(这一段说的就是李楠呀)

  竞技赛场上比的不是你教科书有多少,不是你会背多少技战术路线。除了基础知识你还要理解篮球的基本规律。理解,贯穿和变成符合自己的才是真正的掌握。你手里也许拿着一个奔驰车车体,手里拿着奔驰的车门,但让你组装时候,你却把车门装反了,所以看似很唬人的同样配置,但这扇车门却怎么也关不上。

  我们这些年在篮球上浪费了太多的金钱和精力,但我们的青春、时间和才华远远超过了这些仅是物质的浪费。希望大家能通过本次世界杯看清世界,了解自己。真心希望我们的体育能够真正的强大,而不是盲目的娱乐追从。

  马健说的很多,他除了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之外,实际上也讽刺了李楠只知道死背NBA的教科书,却根本不知道优秀教练该掌握的东西。

  值得深思的是,马健当年为了去美国和球队以及篮协闹翻了,他后来回国后又和奥神队闹翻了。因此,他其实是被整个国内篮球圈排斥的人。

  纵有满腹的先进篮球知识,却抵不上些许的人脉!纸上谈兵的李楠能带领中国男篮打世界杯,而第一个闯荡美国学习的马健则只能当一个比赛解说员,这或许才是中国篮球真正的悲哀!

发表评论:
1.电脑端新用户可以发表评论了!
2.发言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禁止发布任何宣传、广告、侮辱攻击他人、刷屏等信息.
     按Ctrl+Enter发表回复
评论已全部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