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男篮7战全败创奥运最差 却奠定了黄金一代

2019-09-23

  FROM:非常篮球

  1992年的巴萨奥运会

  对于中国篮球来说

  是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关口

  执教中国男篮

  16年的钱澄海指导已然身退

  他的接班人孙邦

  仅仅接手男篮一年多就因病而退

  蒋兴权

  这个做球员时

  名不见经传的辽宁人

  入主国家队

  并把孙军、胡卫东、巩晓彬、郑武等

  一批他当年带领的国青队员调入国家队

  而这些人

  恰恰成就了中国男篮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辉煌

  ▲运动员时代的蒋兴权

  奥运战略致篮球成绩滑坡

  蒋兴权入主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

  投入大、出成绩慢的篮球项目

  因为各个省市奥运战略的制定

  而惨遭缩减

  很多传统的篮球大省

  砍掉了篮球队

  使得一些全国比赛

  因为参赛球队太少而停办

  这造成我国篮球成绩的滑坡

  在1990年8月的亚青赛上

  中国男女篮双双由上届的冠军

  跌至第三名

  而在同年亚运会女篮比赛中

  中国在决赛中负于韩国获得亚军

  这引起中国篮球界的高度关注

  大家在反省之余

  提出中国篮球

  必须坚持“以小打大”的指导思想

  必须坚持“快灵准”的技术风格和“三从一大

  从严、从难

  从实战出发

  大运动量训练的训练方针

  而带领辽宁队打出这个特点

  多次拿下全国联赛冠亚军的蒋兴权

  此时众望所归地被推上了前台

  蒋兴权是“三从一大”思想

  的坚定倡导者和执行者

  带领国青男篮三年

  从未失掉一个亚洲冠军

  蒋兴权的改革

  “三从一大”+大换血

  1991年1月

  蒋兴权组建新一届中国男篮

  队伍目标直指

  1992年巴萨奥运会

  在集训时提出“横下一条心

  争取进八强”的口号

  围绕这一方针

  蒋兴权对球队实行了

  近乎苛刻的军事化管理

  每天训练五个小时左右

  每周周日休息半天

  所有球员训练之余

  如果出去

  必须请假并按时归队

  在当时的国家队中

  年轻球员因为才二十出头

  心无旁骛

  对此管理可以听之任之

  并牢牢遵守

  而队中一些年近三十的老队员

  因为有家人、孩子需要照顾

  自己的未来需要考虑

  因此对于这种

  不分青红皂白的一体化做法

  有些抵触

  一些老队员自持劳苦功高

  不把新帅放在眼里

  无视有关规定

  说走人就走人

  说没影就没影了

  为了给老队员施加压力

  强化球队的竞争意识

  蒋兴权开始调进大批的年轻人

  开始了国家队史上

  最大的一次换血

  先是调进孙军、刘玉栋、巩晓彬

  欧阳贵景、吴庆龙

  后来选入胡卫东、吴乃群、梁达

  使国家队参加集训的人数达到十七八人

  刘玉栋、梁达、郑武

  欧阳贵景、吴乃群落选

  在当时

  大量启用年轻人

  对于蒋兴权来说有些无奈

  但年轻人听话、肯练

  量大量小无所谓

  十二人名单出炉

  名副其实的青年军

  蒋兴权敲定的12人

  参加奥运会的名单是

  中锋:单涛(22岁)

  辽宁的王治单(25岁)

  大前锋:山东的巩晓彬(23岁)

  河北的马健(23岁)

  八一的宋立刚(25岁)

  小前锋:江苏的胡卫东(21岁)

  吉林的孙军(23岁)

  得分后卫:湖北的张勇军(29岁)

  辽宁的吴庆龙(26岁)

  辽宁的李春江(29岁)

  组织后卫:江苏的孙凤武(30岁)

  八一的阿的江(25岁)

  球员平均年龄25岁

  是当时参加国际大赛

  最年轻的一支国家队

  这届国家队中

  只有张勇军、孙凤武、宋立刚

  (中国代表团旗手)

  参加过上一届奥运会

  孙军、胡卫东、巩晓彬

  吴庆龙、阿的江是第一次打国际大赛

  年轻的代价

  七战皆负、排名垫底

  这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

  共有12支球队参加

  分成两个小组

  小组前四名进入复赛

  中国与独联体、立陶宛

  澳大利亚、波多黎各、委内瑞拉

  分在一起

  想进入前八

  就必须至少拼掉两支球队

  按实力分析

  目标锁定在实力相对较弱的

  波多黎各和委内瑞拉身上

  中国男篮第一场的对手是强大的立陶宛

  队内最有名的是萨博尼斯

  蒋兴权派出

  吴庆龙、阿的江、孙军、巩晓彬、单涛

  五人首发

  面对立陶宛硬朗的对抗

  中国队员表现得极不适应

  打得不积极、动作放不开

  连犯规都是软绵绵的

  开场十分钟即落后20分

  最终以75-112完败

  第二场对波多黎各

  这是国家队赛前制定的必须拿下的对手

  但国家队同样对波多黎各凶悍的打法不适应

  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

  失误连连,68-100

  竟然输掉了32分

  在及时的总结之后

  适应了大赛氛围的年轻国家队

  在第三场比赛中迎来了独联体队

  这是中国男篮打得最好的一场比赛

  全队投篮命中率达到58%

  其中三分球球14投7中

  孙军个人拿下23分

  但还是以84-100输掉比赛

  这一败之后中国男篮就再没有翻过身来

  小组赛又接连以66-88输给澳大利亚

  以88-96输给委内瑞拉

  在排位赛输给安哥拉之后

  中国男篮最后排名第十二位

  孙军

  输得都想找地缝钻下去

  孙军在回忆1992年奥运会时这样说

  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起初到巴萨没完没了瞎转的我们

  到了后来输得连代表团的人都不好意思见了

  一想到国内满怀期待的父老乡亲

  就更觉得惭愧

  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说实话,在奥运会之前

  我们没有想到与欧美球队的差距有这么大

  比赛中,我们的身体力量、弹跳

  都明显弱于对手

  对抗差,只要身体一接触

  就会造成我方球员的动作变形

  这些弱势造成了我们篮板球

  平均每场比对手少5个

  一句话:我们看上去太软

  我们的战术也有不少需要提高的地方

  我们防对方持球队员的办法不多

  对对方无球队员的封堵和抢位也不够重视

  结果一方面对手接球很容易

  另一方面我们无谓的犯规又太多

  每场平均比对手多9次

  马健

  糟糕的球队

  后来却成了黄金一代

  1992年奥运会中央电视台

  已经全面转播比赛

  马健说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转播

  所以中国的摄影记者很少

  小组赛第一场比赛的时候

  只有一个看似是记者的中国人

  在现场晃了晃

  当发现中国队的对手是当时的独联体时

  就放弃了拍照

  直接离开了

  随着中国队在比赛中

  一场场地输

  小组赛连败之后

  马健回忆说

  打到交叉赛的时候

  我们就没再见过中国记者

  而在最后一场对阵委内瑞拉

  争夺第11名的比赛中

  比赛现场不光没有中国记者

  连外国记者也没有

  那是一场没有媒体

  也几乎没有观众的比赛

  对于球队的表现

  马健这样评价

  当时我们都很年轻,缺乏大赛经验

  一些场次单打独斗过多,进攻缺乏章法

  又过于依赖外线进攻

  可偏偏外线投篮命中率下降

  再加上防守问题

  想赢球太难了

  连我自己都觉得

  很难想象这支糟糕的球队

  居然成了后来的黄金一代

  主要队员介绍

  阿的江,1.82米

  早年因为身高不足

  喜欢篮球的他

  不得不进入新疆足球队踢球

  在一次足球队与篮球队的比赛中

  他竟然带领足球队打败了篮球队

  因为表现出色

  阿的江被篮球队要去

  新疆篮球队解散之后

  阿的江进入北体大篮球队

  再一次青年比赛中被八一队相中

  1986年进入八一队

  阿的江运球手感娴熟

  分球技术极其丰富、诡秘、充满想象力

  是中国篮球上世纪90年代

  最出色的运球大师和分球大师

  是中国篮球实行职业化初期

  最受欢迎的偶像级球员

  尤其是与王治郅的配合堪称经典

  经常能够上演不看人传球

  轻松骗过对手的好戏

  也许是因为当年八一队过于强大

  使阿的江养成了几乎不主动进攻

  从来都是传球第一的习惯

  很多时候

  即使自己身处空位他也不出手投篮

  这是当年阿的江最让球迷诟病的地方

  单涛,2.16米,左手投篮

  1989年进入国家队,并成为主力

  他是国家队在王治郅出现之前

  动作最灵活的大中锋

  因其出道早

  继承了家学渊源的他

  有着扎实的中锋技术

  (他的父亲单玉臣曾在南京军区队打球)

  11岁进入beijing队

  日后与巴特尔筑起CBA有名的双高组合

  为国家队效力到1996年奥运会之后

  1999年他选择了退役到首都机场上班

  复出后

  身体明显变宽的他成为流浪球员

  曾先后效力过深圳润迅、奥神

  新疆广汇、东莞新世纪、山西等球队

  一度成为联赛年龄最大的球员

  王治单,2.14米

  是辽宁队的主力中锋

  未受伤前他是中国男篮内线

  最灵活的一个大个

  93年东亚运动会

  对阵韩国队时摔伤了腰

  后来就开始走下坡路

  1994年退出国家队之后到日本打球

  回国后曾到广东宏远

  在一次训练时

  右脚踩到球上造成骨折

  不得不选择退役

  后来他来到大连市残疾人篮球队

  担任教练

  吴庆龙,1.91米

  是辽宁队继张学雷之后

  培养出的又一名高达双能卫

  也是中国男篮后卫史上

  体重第一个突破100公斤的球员

  他曾自诩是国内最能跑的胖子

  当年吴庆龙在国内赛场威风八面

  能控能传能投

  而且防守上一点都不怕老外

  他的外线三分球出手又快又准

  支配球的能力非常强

  退役之后两次带领辽宁队获得联赛亚军

  后来成为云南队主教练

  后又先后担任福建、陕西等球队主教练

  马健:2米

  当年国内身体条件最出色的大前锋

  1990年前后国内的第一猛人

  也是河北篮球里程碑式的人物

  在八一、辽宁轮番统治国内篮球的时代

  河北男篮在上世纪80年代末异军突起

  1988年获得全国联赛亚军

  1989年、1999年、1991年

  分别获得

  全国锦标赛甲级联赛

  俱乐部杯赛的冠军

  当时河北队最突出的球员是以

  马健为首的“二马一梁”

  即马健、马永忠、梁达

  与孙军、郑武、胡卫东、巩晓彬

  同为1987年国青队的马健

  1989年第一个入选国家队

  并打上当年的亚锦赛

  并且入选了亚锦赛明星阵容

  1990年的亚运会上

  马健是中国男篮表现最抢眼的一个

  ——当时完全是飘在篮筐上打球的球员

  是当时国家队内扣篮最多、最敢扣篮的球员

  1990年亚运会队中菲律宾

  马健快攻中双手暴扣

  扣完之后看到脚下有人

  他就在篮筐上吊了一下

  被裁判吹了技术犯规

  遭到主教练王长友的怒骂

  决赛对阵朝鲜队

  没有安排马健首发

  但下半场上场之后

  马健接连抢断并快攻怒扣两次

  马健习惯双手扣篮

  但有时在沿底线突破之后

  在身体飘过篮筐之后

  双手经常反扣得手

  当时央视转播亚运会时的片头

  用的就是马健的这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