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来源:德兴社 马德兴
在上海集训的中国男足国家队10月9日已结束历时六天的短暂集训。因此番并无正赛任务,加上国庆中秋双节长假,因而关注度并不高。而且,现实社会中,由于男足竞技成绩实在拿不出手,因而无时无刻不是处在“不招人待见”的境地。即便是集训期间国足集体前往观看影片《夺冠》之举,也依然遭到不少“键盘侠”们的猛喷与挤兑。
不过,当中国男足集体前往观看《夺冠》时,外界或许只是觉得“男足就应该向女排好好学习”,丝毫不会在意主帅在从里皮换上李铁后中国男足过去一段时间以来所发生的诸多变化,更不会在意男足国家队观看《夺冠》的真正用意。因为这么多年来,竞技足球、竞技体育“成败论英雄”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早就根深蒂固。在中国男足需要用未来竞技场上的成绩来佐证自己的变化与进步之前,现在的这支“新”男足国家队更为注重的是“团队建设”,当然,在国足发生变化、并通过绿茵场展现出来“团建”的效果来之前,同样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新”国足前所未有重视“团建”
李铁接手国足之后,相信至今N多人依然抱有这样的疑惑:“李铁能行吗?国足能有戏吗?”答案当然只能等40强赛甚至12强赛结束之后才能给出。但在国足出战40强赛前,首先需要的是让国足如何真正地捏合到一起。记得球星德罗巴数年前在上海申花队效力期间接受法国媒体采访时曾有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讲话:“中国人对足球的理解就是:今天找11个人来、明天就要把比赛赢下来并夺冠!”此话深刻地揭示了N多国人对现代足球的认知,即便是现在,依然也可以说是一种真实的写照。可是,11个人在一起仅仅只是“聚会”而已,只有11个人的心在一起才是“团队”。如何让11个人的心在一起?这就是“团队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当下的商业圈、经济圈很是流行“团队建设”一说,但与足球界的“团建”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足球领域内的“团队建设”实际上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便已经开始了,而且还是当年率阿贾克斯重夺欧冠的荷兰著名教头范加尔率先提出足球领域内的“团建”观点,并明确表示无论场上还是场下,“团队建设”都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荷兰已故功勋教头米歇尔斯更是在本世纪初专门著书《Team Building(团队建设)》,专门为足球的团队建设下了定义。
听上去,好像“团建”并没有什么新鲜的。譬如,以前的国家队也有所谓的“团建”,就是将国家队的规章制度、奖惩进一步细化,规定不许染发、不许纹身等等,而且规矩是越定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现在的国足主帅李铁才刚刚进入国奥队、国家队之时,笔者所见到过的规定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大纪律五项注意”,相对比较简单。至国足时隔15年、在2016年重返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之前,国足的纪律规定已是一个八开本、厚达15页的小本本了。很显然,这些所谓的规定与足球本身相去甚远,更与足球运动项目的“团队建设”真谛毫不沾边。
正如米歇尔斯所说的那样,“对一支球队而言,技战术整体实力正成为决定胜负的更关键的因素。但除了技战术之外,足球领域中还有其他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正是合理建设团队方法的基础。如果你想从事一件事、做成一件事,首先需要好好分析,研究它是如何运作的。”这就是“团队建设”之于足球的重要性。之于中国女排,技战术整体实力当然是称雄的更关键因素,但只有技战术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男足国家队观看《夺冠》,恐怕对球队的整体技战术并无多少参考价值,但通过观看却可以领略和感悟到技战术以外更多的东西,对于“团队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更大。这恐怕才是选择在此时观看的原因,更应该说是中国男足国家队“团队建设”的一种手段与方式。
对现在的这支中国男足国家队来说,“团建”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髦词”,它不是通过一起吃吃饭、聚个餐,碰个杯、喝点小酒,抑或其他某种方式就可以完成的。范加尔就曾在欧洲教练的一次论坛上有过这样的讲话:“‘哦,我们开始来搞团队建设吧,或者也许明天、也许后天吧。’不,‘团队建设’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在训练日程上,安排某一天的某段时间譬如上午10点至11点进行团队建设,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团建”第一步用标识取代大横幅
从最初的“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到“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再到2001年世界杯预选赛期间的“认真对待训练中的每一分钟”、到出征韩日世界杯赛之前的“打出好的作风、力争好的成绩、全面学习、充分展示”、再到韩国西归浦基地里的“团结就是力量、态度决定一切”;从阿里·汉接手后的“卧薪尝胆,立足世界”、“贯彻‘三从一大’,刻苦训练进取”,“珍惜训练中的每一分钟”,再到朱广沪时代的“冲击07亚洲杯,圆梦10世界杯”,出征2007年亚洲杯赛之前的“信念坚定,纪律严明,作风顽强”,再到出战2008年世界杯预选赛之前的“赤胆忠诚、钢铁意志、敢打敢拼、勇争第一”,再到2008年底的“新国足、新起点、新目标,齐心协力、重振国足”;从2009年高洪波时代的“为中华民族的自尊而战”、2010年底出征卡塔尔亚洲杯之前的“夯实基础,从现在做起;超越刘翔,从我做起”、“刻苦训练,顽强拼搏,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到2011年6月份卡马乔接手之前的“为中国足球的理想而战”、“中国队,努力”、“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团队”,再到卡马乔上任之后的“为中华民族的自尊而战”……
笔者跟随中国男足南征北战几乎一场不落已超过20年,每每观看国足训练、比赛,总能够在训练场边见到各式各样的标语和大横幅,而且几乎是一次集训换一个标语或者是换一个口号。一度,笔者甚至有过这样的想法:假设把过去这么20多年来中国男足国家队所有贴出的标语和大横幅积攒起来,应该够申报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了。但现实却是:口号与标语一个比一个震天响,成绩反倒是一年不如一年!
今年以来,“新”国足连同此番上海浦江集训,先后组织了四期集训。笔者注意到,不管是在广州、迪拜抑或三亚,国足的训练场边始终只有“团结是铁(Tie together)”这样一个标识。不仅如此,在标识旁也印上了中国队的赞助商标志。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小小进步!过去这么多年,中国之队的赞助商已换了一茬又一茬,除了比赛场地的广告牌之外,能在训练场边放上赞助商名称或标志的时候,寥寥无几。缺乏对赞助商的起码尊重不说,更加叠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工作作风与态度,这与足球这项运动本身所提倡的“尊重”完全是格格不入。
选择“团结是铁”作为这支新国足的核心指导思想或者说建队理念,一方面它是总书记在国庆70周年招待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团结是铁,团结是钢,团结就是力量。”选择其中的第一个团结,当然寓意深远。另一方面,它更是新国足看重团队、看重团结的价值观体现,就像当初李铁接手国足时所说的那样,希望未来的国足是一支团结善战的队伍。由于主教练李铁的名字中正好有一个“铁”字,选择“团结是铁”作为本届国家队的标识,自然会被外界误以为是国家队专门围绕着李铁的名字而展开设计的。
当然,这次“团结是铁”的标识设计,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全新的包装。在之前运动发展进入到21世纪的二零年代,中国男足国家队其实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进行一些必要的商业包装,而应该改变一下过去仅仅只是一个“成王败寇”代名词的习惯思维方式。
“团建”的目的让球员有“归属感”
米歇尔斯凭借超过7成的票数被国际足联评为世纪最佳主帅
曾率荷兰男排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教练朱普·阿尔贝达曾应荷兰足协之邀出席过一个足球论坛,与荷兰足球教练们就“团队建设”问题进行交流。席间,他曾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团队建设的目的是要让球员有‘归属感’。实际上,你和你的球员建造了某种意义上的房屋,而且你们都愿意合作来维护这栋房屋。大家都知道不是所有的事都是完美的,有些瓦片也许会掉落,但所有人需要有足够安全的感觉来维护这座房屋,需要享受互相分享的感觉。所以,动机、沟通和领导是团队建设是否成功的三大要素。你与球员是如何相处的?你们沟通吗?球员之间是如何相处的?还有,就是你如何引导这个过程和团队内部的关系的?又或者你喜欢装作不知、任由发展?”
当世界冠军教练里皮在离开之际都在感慨他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中国球员不愿意到国家队”时,这其实是一个早就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恐怕还是在于国家队无法让我们的球员有一种“归属感”,而外界又片面地指责我们的球员“缺乏荣誉感”、“只认钱”,但凡正常的输球,就是一边倒地指责甚至谩骂球员。所以,这些年来,国家队在建设方面除了各种口号与横幅标语不断、反复强调要有“爱国思想”、“荣誉感”之外,似乎并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突出的问题。
而且,当球队失利之时,面对失败,我们不是大胆地承认根本原因是我们中国国家队“团队建设”的失败,要么就是简单地将败因全部推卸给球员,要么就是简单地认为“教练不行”。所以,当世界冠军教练里皮来都“带不动”时,外界又悲观地认定“中国足球没救了”!
根据荷兰已故功勋教练米歇尔斯的理论,“团队建设”可分为两部分:场上团队建设过程和场下团队建设过程。他强调,尽管这两个部分是可以区分开来的,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如同里皮到来之后,或许可以让场上团队建设过程更趋完善,包括具体的技战术安排、整体打法以及球员的执行,但场下团队建设过程依然存在着缺陷,甚至是制约了场上团队建设过程。
如今的国足最大的一个不同,恐怕就是首先在场下团队建设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譬如,就以这次国足在上海组织第四期集训为例。一个不为人所知的细节是:此次国足公布的集训名单有28人,主教练李铁在确认提交名单之前,与这28名球员一一进行电话沟通,或是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和询问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想法与需求。特别是,李铁9月下旬在大连赛区观看中超联赛时还进入到了蓝区,逐一找到了可能将参加集训的球员,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中,部分球员反而表示出某种担心,担心自己无法入选国家队、参加这次上海集训。所以,在集训的第一天,李铁在接受采访时说:“所有百分百的球员都坚决表示非常愿意也非常高兴到国家队报到,这是我感到非常开心的一件事。”不止于此,即便是对于个别没有进入到这次28人集训名单、但仍在国足常备军名单中的球员,李铁也与他们进行了电话沟通,让他们不要有其他想法。
这虽然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事,仅仅只是一个顺手之举,但却让球员们有种不同于以往的感觉。而这恰恰就是做好“团建”工作的第一步,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大概就是中国本土教练与外籍教练相比最大的不同,因为外籍教练执政期间,国脚们更多地是通过网络或他人获悉自己入选与否,没有那种面对面的随和感与亲切感。
《孤注一掷》到《夺冠》方显真章
一提到国家队的“团队建设”,千万不要以为就是高喊“为国争光”、“为国而战”,很多时候更体现在场下的诸多细微之处。譬如,就以今年3月份的迪拜集训为期。当时,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尚未就世预赛40强赛延期作出任何决定,中国队依然按照最初的3月下旬进行两场比赛,并在中国足协的努力下,将比赛地点选择在了泰国的武里南,先后与马尔代夫队、关岛队进行比赛。为避免时间过长,国足先安排在迪拜进行集训。但在球队抵达迪拜展开集训后,国际足联和亚足联宣布40强赛延期。此时,包括中国在内,全球的疫情形势非常吃惊。在这种情况下,其实对所有人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作为主教练的李铁,每天训练之前需要跟队员们讲话。于是,如何安抚球员的情绪?这相当考验李铁的智慧,一方面,在讲话的过程中能够让球员平复自己的心情,另一方面又要在随后展开的训练中将精力与心思全部都用在训练上。在长期封闭情况下,中国各级国字号队伍的“故事”恐怕从来就没有断过。
庆幸的是,无论是在迪拜期间抑或还是后来回到三亚隔离期间,球队始终没有出现以往发生过的“打架”等诸如此类的事件。而且,即便是像这次在上海进行的为期6天的集训,其实也是考验李铁和教练班子的智慧的,不要忘了:所有国脚先前刚刚结束了在大连或苏州为期70多天的封闭,第一阶段联赛结束才五六天的时间,国脚们又都来到了国家队,心中难免不会有其他想法,虽然嘴上未必会说。但是,让人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没有发生。
曼城夺冠纪录片《孤注一掷》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场下团队建设的成效。而外界更不了解的是,球队在今年3月份结束迪拜集训回到三亚接受隔离期间,为丰富球员们的业余生活,国家队的教练组和管理团队专门通过相关渠道直接联系到了曼城俱乐部,弄来了曼城俱乐部与亚马逊合作拍摄的纪录片《孤注一掷(All or Nothing)》。这部纪录片共分4集,每集约15分钟,讲述的是曼城队在2018-19赛季最后30天的夺冠经历。曼城在2018年圣诞节之前,最多落后红军利物浦队多达7分,一度被认为卫冕无望,但曼城队最终创造了奇迹,以1分力压红军利物浦卫冕成功。
选择这部纪录片,不管是教练组还是管理团队,其实是经过精心研究和考量的。这部纪录片本身有大量实地拍摄的珍贵视频,从更衣室到俱乐部各个部门,又有第一时间各种球员的现场采访,也包括瓜迪奥拉的专访,更有俱乐部管理层会议的实景。曼城能够夺冠,显然不只是靠一个主教练或者是一两名球星,而是各种不同的人员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老队员有老队员的作用,譬如像孔帕尼究竟扮演了这样的角色?年轻球员有年轻球员的作用,像当时才出道的福登。当然,教练员有教练员的作用,俱乐部更有俱乐部需要做的事情。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应该做什么才能帮助团队最终胜出?这恰恰就是新国足最需要做的事情,让国脚们都有一个更为直观的印象与感受。
整个球队在三亚期间,因为正赶上当时全部都处于封闭或关业状态,为更好地观看这部纪录片、确保收视效果,管理团队专门联系了下榻酒店旁的一座影厅,然后全队统一前往观看。国脚们观看后其实都有很大的触动,像于大宝等不少国脚事后专门从管理人员那里拷走了整部片子。
现在的国足其实与落后红军利物浦的曼城队处境颇为相似,如何能够争取从40强赛小组赛中出线?借助于曼城队的成功,希望能够在团队建设方面帮助到国家队。这其实与此番上海集训期间集体去观看电影《夺冠》是一个层面的意思。
某种程度上,像国足此番上海集训期间邀请裁判讲解最新规则、邀请中国足协技术总监克里斯宣讲现代足球发展最新趋势及潮流,包括5月份上海进行的上一次集训期间内部观看技术分析片等等,看上去是业务学习内容,但其实都是团队建设中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团队建设”并不是当你闲下来的时候才想到做的事,而是基于日常基础,因为形势、环境、氛围甚至队员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团队建设远远不是哪个周末集体去泡一次健康温泉所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在每一次集训的日积月累之后才能最终形成并显现出来。此番疫情导致世预赛不断延期,在时间上恰恰为新国足进行“团队建设”包括场上和场下的,提供了难得的时间与机遇。
所以,如何更好地去看待现在的这支国家队?成绩与结果当然重要,但是,更应该注重国足为寻求成绩突然而所做的各种日常积累。
文化建设乃“团建”重要组成部分
国脚们人手一个新手包
在这次国足上海集训期间,相比今年的前三期集训,一个值得留意的细微变化,就是国脚们手上多了一个与国足队服颜色一致的一个手包,手包上除了赞助商的LOGO之外,还专门印上了“中国2020+姓名”的中文字样,另有英文标注的“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字样。这个小小的变化,恰恰就是中国男足国家队开始更加注重文化建设的一个体现。
其实,在今年1月份李铁出任国家队主教练的新闻发布会上,李铁向一同出席发布会、并入选首期集训名单的张稀哲发出“邀请函”,上面写着“团结是铁,携手同心,一起战斗”。而且李铁还表示,他将一一给每位入选的队员亲手送上类似的“邀请函”。这或许会被外界认为仅仅只是一种“仪式感”而已,但何尝不是国家队文化建设、团队建设内容中的一部分呢?
陈涛
周海滨
国足给退役的两名球员赠送定制队服
今年6月份,在周海滨、陈涛两位“85黄金一代”中的代表性国脚宣布退役后,国家队专门向两位老国脚赠送定制球衣致敬退役国脚,队服上印着两位国脚代表国家队的具体出场次数和进球总数,国足官方微博也将为此设置“为国征战感谢有你”标签。这其实也是国家队“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就像先前国家队专门为郑智定制代表国足出战100场,俱乐部为某位球员代表球队出战满百场、200场专门颁发定制队服,等等。
过去,我们总是在说,中国球员“没有文化”,中国足球“没有文化”。这实际上是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的“球员没有文化”,恐怕更多地是指读书不多,“knowledge(书本知识)”没有好好地学;但中国足球真正缺少的文化是指“culture”,缺少传承与历史。如今的中国男足国家队注重“文化建设”,更多地强调后者,因为更重要的是,“文化建设”本身就是“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米歇尔斯在《团队建设》一书中曾反复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对我而言,俱乐部文化意味着一个俱乐部背后的哲学,俱乐部上下成员都深谙的使命。如果你想留住队员的话,你必须忠于那个俱乐部的特殊规则。每个俱乐部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只要俱乐部文化是清晰可辨的,就没有问题。国家队也一样。如果你想加强球队的团队建设,你需要问自己一些基本问题:我们的文化(culture)是什么?哪些原则和共识是我们一致认为重要的?一旦这些达成一致,会给全体相关人员一种自信和互相尊重的感觉。不过,这并不确保偶尔不会出错。”
这些年来,外界评价中国男足国家队除了“成绩”就是“钱”,只要成绩不理想就是一片痛骂与呵斥,这何尝不是因为社会各阶层对于足球的认知、对于国家队的认知停留于一个比较低端的层面之故?想要改变这种现实,恐怕首先需要从国足自身做起,从国家队的文化建设做起、从国家队的团队建设做起,以此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球迷、影响百姓、进而逐渐去改变社会对足球的认识与认知。
这就是现在的中国男足国家队正在做的,而且已经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当然,任何事务都不可能一挥而就、一蹴而成,需要时间。而且,在建设的过程中随时有可能遭遇挫折,如今国足因为40强赛依然尚未敲定重启日程,而使得国足有时间、有空间来进行这项工作。这项建设工作最终能否见效成效?恐怕真正的考验还是在球队受挫之时将何以应对。
期待国足能够继续沿着认定的方向和道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