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稿件来源:足球报 驻意大利记者张恺
中国青训选人标准有误。花大把的钱去请无法、甚至不想融入中国文化的足球名人来,毫无意义!
西方人看中国足球、中国生活故事第二期报道,上期见意大利记者出书《中国梦》谈中国足球:发展空间很小!家长不让踢
这期的主角是埃乌斯塔奇奥(Daniele D’Eustacchio),31岁米兰人,在中国工作生活7年有余,创办北京足球体育文化有限公司,意大利对华友好协会(ICFA)合作伙伴,和中意两国部分大学有官方合作。他讲述如下。
“在中国的7年里,我最有意义的经历是在内蒙古城市乌海当足球教练,在一个学校里执教男足U17拿了3个冠军,我的三冠王,少年女足也拿了联赛冠军。必须说,中国的女足比男足更让人兴奋。除了教学生,我也教邻居们踢球,那些足球爱好者都成了免费学员。我签的合同很严格,不允许我交往当地女孩!那里没有其他外国人,没有西餐,网速很慢,我非常孤独。
然而,乌海的经验让我明白,中国对青少年足球的投资仍然太少,用在实处上的投资太少,选拔小球员的标准、方法、过程值得讨论,而几千万几亿的钱花在聘请球星或名帅上。我想说,把钱投资在那些无法、甚至根本不想融入中国文化的足球明星身上,没有任何意义。他们只想来淘金然后退休,这对中国足球没什么好处。
因此,我的公司旨在各级年龄梯队的建设和互通上,最根本的是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让中国孩子明白欧洲人的足球理念、视角,如何思考的,不单是技巧问题。意大利是伟大的新丝绸之路的受益者,同时也有向中国输出足球哲学的便利条件。中国青少年该对西方足球文化更加敞开,多点好奇和探索,融合自身特点激发想象力。我是国米球迷,和所有国米粉一样关注苏宁收购这4年,苏宁把国米学院拉到中国来,现在好像落在四个城市了吧,这就很好。”
说到国米学院,前意乙球星、前锋夸兰塔是国米学院落地中国的工作者之一,意大利输入中国足球人才。“我来中国一年了,分两站,先在北京待了9个月,然后苏州3个月。我主要在这两个城市从事梯队、特别是低龄少年组足球教练的培训考核。这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前提,搞好青训,得有足够多的合格青训教练。中国足球的资本雄厚、愿意投入,中超联赛未来会越发受全球关注,但,现在该把重心、首要任务切回到青训上,不是再扩张中超知名度。”
38岁的张超(音译Zhang Chao)是夸兰塔的一个学员,梦想将来去意大利执教。“从1990年世界杯爱上足球,喜欢德国三驾马车的国米。当下,中国足球水平低,但我相信再过15-20年会收到第一批果实,现在的工作到那时才有效果,需要时间。我乐意教孩子们踢球,助力中国足球进步,若我们能让更多球员去欧洲踢球而不只是武磊一个,那国家队肯定不一样。”